当前位置:

突破“记忆的迷雾”——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模型助力阿尔茨海默症(AD)患者重获希望

引言:

“刚才的事,转眼就忘;最亲的人,渐渐陌生……”阿尔茨海默症(AD),这一被称为“记忆的橡皮擦”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正吞噬着全球数千万老年人的认知与尊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AD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作为CRO领域的探索者,我们深知:新药研发是打破这一困局的关键钥匙。


01阿尔茨海默症的趋势

阿尔茨海默症(AD)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其发病率、经济负担和医疗需求将持续攀升。与此同时,科学研究的突破、新药研发的进展以及早诊早治的推广,也为AD防治带来了新的希望。

1.1为什么AD药物研发需要动物模型?

·人类AD的复杂性:AD发病涉及Aβ沉积、Tau蛋白缠结、神经炎症、突触损伤等多机制,需在活体模型中模拟。

·临床试验的高成本与长周期:动物实验可提前验证药物安全性、靶点有效性,降低临床失败风险。

·伦理限制:人类脑组织研究受限,动物模型是探索AD病理的必要工具。

 

1.2主流AD动物模型及其应用

①转基因小鼠模型:Aβ与Tau研究的基石

·APP/PS1小鼠:过表达人类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早老素(PS1),模拟Aβ沉积,用于测试Aβ靶向药(如Aducanumab)。

·3xTg小鼠:同时携带APP、PS1和Tau突变,兼具Aβ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适合多靶点药物研究。

·局限性:小鼠大脑结构与人类差异大,且难以完全模拟晚期AD的神经元死亡。

②大鼠模型:更接近人类的神经血管系统

·TgF344-AD大鼠:表达人类APP和PS1基因,出现Aβ沉积和认知衰退,适合研究AD伴随的血管病变。

·优势:大鼠脑容量更大,适合行为学测试(如Morris水迷宫)和影像学研究(PET/MRI)。


02派思维新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疾病的动物模型

2.1多种AD模型对比


2.2东莨菪碱诱导

东莨菪碱是一种经典的胆碱能拮抗剂,通过干扰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在实验动物中快速诱导出与阿尔茨海默病(AD)相似的认知功能障碍。


2.3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之一,通过同时表达人源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早老素1(PS1)突变基因,成功模拟了AD的核心病理特征。

03 展望

尽管AD仍无法根治,但随着早筛技术、DMT药物和数字疗法的进步,未来10年AD可能成为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通过早期干预,大幅延缓发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为CRO企业,我们正与全球药企、科研机构合作,加速AD新药研发,让“记忆的橡皮擦”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