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疼痛模型

疼痛(pain)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躯体运动性反应和/或内脏植物性反应,常伴随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等多维度现象。痛觉可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引起机体一系列防御性保护反应。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将慢性疼痛定义为“超过正常的组织愈合时间的疼痛”。因此它既是一种生理反应,又是一种主观的自觉症状。由于它的发作给患者带来的痛楚,会使人出现睡眠紊乱、食欲缺乏、精神崩溃等后果,致使不少病人因无法忍受长期的疼痛折磨而选择自杀,尤其对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并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负担。


疼痛的作用机理

1965年出现疼痛的闸门控制学说,认为脊髓背角胶状质中的某些神经细胞对痛信息的传递具有闸门作用。1970年,进一步发现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处注射微量吗啡,可引起极明显的镇痛效果,并据以提出内源性疼痛抑制系统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疼痛划分成以下5种程度:


1. 0度:不痛;
2.Ⅰ度:轻度痛,可不用药的间歇痛;
3.Ⅱ度:中度痛,影响休息的持续痛,需用止痛药;
4.Ⅲ度:重度痛,非用药不能缓解的持续痛;
5.Ⅳ度:严重痛,持续的痛伴血压、脉搏等的变化。

治疗措施


疼痛特别是慢性痛治疗上局麻药封闭、推拿、按摩、热疗、电疗等物理疗法,针灸和轻度电刺激神经等疗法已被广泛应用。药物治疗中,非麻醉性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和与阿片受体结合的麻醉性镇痛药(如吗啡)等常用于止痛外,一些非固醇类抗炎药也已开始应用。参与下行抑制通路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以及某些多肽等的发现,也为疼痛控制提供了新的应用前景,必要时亦可采用止痛性外科手术。


疼痛动物模型

模拟临床患者急性、慢性或持续性疼痛的动物模型的建立的方法主要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化学刺激性模型,物理刺激性模型,神经源性损伤模型,内脏牵拉疼痛模型,癌痛模型以及其他多种疾病模型。


示例


1、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指躯体感觉系统损伤或疾病造成的疼痛。采用健康雄性SD大鼠,经L5脊神经结扎术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热疗组使用45℃盐水浸泡热敷大鼠双侧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中药热疗组使用45℃中药液浸泡同部位。

图1  各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  

 


图2  各组大鼠热缩足潜伏期




2、化学刺激性模型


化学刺激法主要有炎性刺激致痛和药物刺激致痛两种模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的一类疼痛模型。


2.1 炎性刺激致痛模型


2.1.1 腹腔注射0.6%冰乙酸0.2ml/只或0.05%酒石酸锑钾0.2ml/只致痛。适用于筛选非麻醉性镇痛药(筛选甾体抗炎药)镇痛作用的一种敏感而简便的方法。




2.1.2 在目视条件下将蜜蜂毒注入即时麻醉大鼠的乙状结肠黏膜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观察清醒大鼠由于坛性内脏痛所致的紧张性疼痛行为,第二相炎症反应明显且持续期长。


2.1.3 局部关节肿胀疼痛模型



2.1.4 佐剂关节炎模型:在大鼠尾根部皮内或足跖部注射福氏完全佐剂,诱导局部的炎症反应。致炎后8h,炎症局部即出现红肿疼痛,18h可达高峰,持续6d左右,以后逐渐减退。


2.1.5 辣椒素静脉推注致偏头疼模型李树壮等用辣椒素静脉刺激和电刺激的方法,造成大鼠硬脑膜内血浆蛋白渗出,建立神经源性炎症动物偏头痛模型。


2.2 药物刺激致痛模型


2.2.1 硝酸甘油注射致偏头疼模型:

大鼠,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mg/kg),造模后动物出现双耳发红、前肢频繁挠头、活动增多等表现。



2.2.2利血平化低5-HT伴局部脑血管痉挛头痛模型
小鼠皮下注射利血平(10mg/kg,共14d)。于第14天将小鼠麻醉,大脑皮层注射血凝块2μl/只。造模后,小鼠凝血时间明显缩短,痛阈值降低,全血及脑内5-HT含量明显下降。


3、物理刺激性模型


3.1 热刺激性模型

3.1.1 热板法

选用雌性小鼠,用热板测痛仪测量每鼠的痛阈(即痛反应情况潜伏期,指小鼠触热板至舔后足的时间)。动物可反复利用,且简便易行,但对甾体类抗炎药不太敏感。




3.1.2 其他热刺激法

采用一定功率之辐射热,从下向上照射动物之脚底测定其回缩潜伏期,或采用后脚浸泡方法测试一定温度下后脚回缩潜伏期;或采用后脚浸泡方法测试一定温度下后脚回缩潜伏期;也有采用不同温度的热探头刺激以观测后脚回缩阈值。


3.2 冷刺激法-冷板法
将动物置于保持在1℃~5℃金属板上,观测动物在一定时间内后脚收缩的次数及后脚保持在空中的时间,以衡量动物对冷刺激的敏感性。



3.3 电刺激法


3.3.1 电刺激-嘶叫法

常用小鼠尾刺激和家兔齿髓刺激的方法(以方波脉冲电刺激致痛),动物因疼痛可出现嘶叫反应,以嘶叫反应为疼痛指标,观察镇痛作用。



3.3.2 电刺激三叉神经偏头疼模型

麻醉大鼠,沿正中线切开皮肤,暴露颅骨,从前卤向后3.7 mm,矢状缝旁开2.9~3.1 mm处,左右各钻一直径2 mm的小空,下置不锈钢电极,经股静脉插管,深度为颅骨下9.2~9.7 mm,给于右侧神经电刺激(1.2 mA,5 Hz),持续5 min。


4、神经源性损伤模型


4.1 神经瘤模型

大鼠麻醉,于一侧后肢大腿外侧切开皮肤,分离肌肉,暴露坐骨神经干,结扎神经干,在远端完全切开神经干,最后缝合皮肤。通常在术后9-40 d,切断的轴突形成神经瘤。


4.2 背根节慢性压迫实验模型 (CCD)

麻醉大鼠,于背部正中L4-L6部位切开皮肤,分离脊椎一侧肌肉,用L型探针头按一定方向插入L5椎间孔,再将不锈钢针沿探针进入方向与途径插入椎间孔。该模型与临床椎间孔狭窄和椎间盘突出等引起腰背痛和坐骨神经痛的情况相似。


5、内脏牵拉疼痛模型
造模的方法有:用气囊扩张胃;用套塑料管的线绳拉胃;电刺激内脏大神经等。作为内脏牵拉反应的客观指标有:不同水平中枢的诱发电位,内脏大神经的反射性放电、肋间神经放电、动脉血压、食道运动、动物的胃肠外翻、挣扎、吼叫等。这些模型从不同角度给研究内脏疼痛积累了资料。



派思维新疼痛模型案例分享

Model:Post-operative pain model

Animal:SD rat
Group:Control group, Model group, Positive group
Endpoint:PWT



Model:Acetic acid induced visceral pain model

Animal:C57BL/6 mice

Group:Control group, Model group, Positive group

Endpoint:Incubation period、Twisting time




Model:CFA induced inflammatory pain model  

Animal:SD rat
Group:Vehicle group, Positive group
Endpoint:PWT




Model:Spinal nerve ligation model  

Animal:SD rat
Group:Normal group, Vehicle group, Positive group
Endpoint:PWT




参考文献

1.张梦,骆艳丽.疼痛相关疾病动物模型研究概况[J].西部医学,2014,26(06):814-817.

2.何仁可, 鲁程, 陈薇,等. 疼痛抑郁共病动物模型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2, 42(1):6.

3.李明珠, 王文萍, 金圣博. 奥沙利铂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研究及其在中医方面应用进展[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20, 28(2):8.

4.覃勤, 夏天, 李月发,等. 枢经热疗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及机制[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 26(26):6.

5.代倩倩, 李心怡, 夏桂阳,等. 慢性疼痛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及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 2020, 45(24):11.


   Back